“我们身边的昆虫”——公益科普进校园活动

发布时间:2024-12-19 14:02 来源:南京所 阅读:
分享:

12月4日下午,我所果树室赵旸副研究员走进南师附中仙林小学部1(11)班向小朋友们讲授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科普进课堂活动——“我们身边的昆虫”。本次活动旨在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,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,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。

揭开昆虫的奥秘:定义与特性

课程伊始,赵旸通过一系列互动问题,引导学生思考“什么是昆虫”。伴随屏幕上色彩斑斓的昆虫图片,学生们逐步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特征——两对翅膀、三对足,以及昆虫与蜘蛛、蝎子等类似生物的区别。同时介绍了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的重要性,从极地冰川到热带雨林,昆虫几乎无处不在。

探索昆虫的价值与多样性

通过展示精美的蝴蝶标本,让孩子们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。赵旸以蝴蝶为例,讲解它们不仅美化自然,还在传播花粉、促进植物繁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标本展示包括孔雀蛱蝶、文蛱蝶和大紫蛱蝶等,孩子们为其独特的色彩和花纹所吸引,同时也深入认识到昆虫外观的多样性与功能性。

揭秘“太阳蛾”的神秘世界

课堂亮点之一是马达加斯加岛的金燕蛾(俗称“太阳蛾”)标本展示。赵旸通过标本正反面的对比,详细讲解了蝴蝶与蛾子在生活习性、外观上的差异。精美的标本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,令他们对昆虫的种类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了解“天敌昆虫”的生态角色

“天敌昆虫”环节,赵旸介绍了捕食性昆虫如草蛉科与褐蛉科的生态价值。她通过播放视频及现场观察,展示这些昆虫幼虫捕食蚜虫的过程,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食物链和生态循环的重要性。这样的动态展示不仅让学生们兴趣高涨,也加深了他们对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解。

本次活动是我所草莓天敌防控研究团队首次走进校园,进一步拓展了我所公益科普系列活动的学科范围,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昆虫课,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,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,更为我所公益科普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南京农科所将继续秉承科学普及与教育推广的初心,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,为培养更多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




【打印此页】【关闭窗口】